巴金《随想录》读后感1000字

上海龙凤shlf最新地址由读巴金《随想录》而来的随想——这是一个需要反省的社会

第一次拜读到巴金先生的文章,是一篇在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里的《鸟的天堂》。第一次读到就觉得十分有趣,仿佛立刻身临其境,探寻大自然里无穷无尽的乐趣。那各种各样的鸟的模样,五彩斑斓的羽毛的颜色,耳边不断地响起那棵大树上大自然上海龙凤shlf最新地址鬼斧神工创造出的在世界上最为神奇的交响乐,跟这画面,交相辉映成趣。那时巴金先生的文章,那意趣盎然的文字所构造的画面,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时隔五六年,到现在那篇文章仍然带着旺盛的活力镌刻在我的记忆里。

那阵阵韵味无穷的自然之音,也在脑海里谱成一首动人的曲子,将巴金先生享受自然、享受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形象定格在了那曲欢快的音乐中。

然而,几年之后,这篇在高一语文课本上出现的《小狗包弟》的文章,使我对巴金先生有了比在此之前更为深刻的了解。《随想录》就是带我走进巴金先生生活的一把钥匙,我拿着它打开了这扇六七十年代神秘的大门,也悄然进入了巴金先生悲惨的现实生活里。

上海龙凤shlf最新地址对于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我并非一无所知,然而除了知道这是一段荒唐的历史外,像老舍、巴金先生等着名人物的遭遇,我并不了解。读了《随想录》我才发现,这段历史是那么的沉重,它随着巴金先生年迈的叹息声传入我的耳中,使我的心仿佛被什么东西羁绊着,久久喘不过气来。

《随想录》是巴金先生的暮年之作,是他一生的心血。这部书写的真实、深刻、令人深省,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自责与悲伤。作者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下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这部《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高峰。《随想录》堪称一部伟大的书,作者倾尽毕生心血,在痛苦回忆、深刻反思中,坚强地完成了最真实人格的塑造。巴金也因此被誉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

在我看来,巴金之所以被誉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一方面源于他对读者的负责,敢于还历史一个真相,另一方面是对他自身而言。

上海龙凤shlf最新地址在那段让人不忍心回忆的时光中,他经历了抄家、批斗、亡妻,晃晃而不可终日,究竟是怎样的信念支撑着他活过了那地狱般的十年,我不得而知。然而这部着作证明,他经历了浴火焚烧般的十年,凤凰涅盘终究是生存下来,并且在写作中不断探究,在探索中不断深入认识自我,敢于反省自我,对自我进行解剖,让读者能够看到他赤裸裸的良心——这是一个在当时社会最无罪的人做出的最深刻最彻底的反省。他发觉自己在建国以来,没有了理想,一味只想自保,一味地忍气吞声,只求能够苟活。他曾无实在根据地批判过人,而在心灵上倍受煎熬;他曾为了自保以及保证家人的安危,将爱犬送到了医院的解剖台上……他把这些真实地写出来,赤裸裸地展现在大众眼前,也让我们看见了他在真诚地呼唤着自己的良心,事实证明,他做到了;他视笔如刀,一刀一刀割着自己的心,他感受着剧痛但却不放弃,最终耗尽心血写出了这本震撼世纪的《随想录》。书的每页纸上,都有斑斑血迹。

我不禁惊叹,这样的一位老人,是怎样在腥风血雨中坚强地站立起来的?他坦然面对自己的过失,耐心地听取世人的评价,如此从容不迫,令人心生敬意。因此,对他自身而言,他是对得起读者,对得起良心的。

上海龙凤shlf最新地址说他对得起读者,是我在读这本书时最强烈的感受。

上海龙凤shlf最新地址这本书里,几乎没有一篇是不提“读者”二字的,巴金在每一篇文章中都表示对读者的歉意。《随想录》的后记里这样写道:“我觉得我在接近死亡,我愿意向读者们讲真话。”“虽然在这里的都是‘随想’,它们都是自己‘想过’之后写出来的。我愿意为它们负责。”这样的作者,这样真诚的话,怎能不让人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呢?

十年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文化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摧残。面对这样的历史,我们不能逃避,不能否认它们的存在,恰恰相反,我们应该像勇敢的巴金先生一样,把这史无前例的浩劫抖出来,永远不该忘记,应该永久牢记这惨痛的教训!希望国人有法国人正视过去的坦然,因为这是一个需要反省的社会,只有人人都敢于反省,善于反省,反省自身,反省社会,反省国家,整个社会才能进步。正如巴金先生所说:“只有经历了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后,只有在被剥削了人权在牛棚里住了十年之后,我才想起自己是一个人,我才明白自己应当像人一样,用自己的脑子思考。”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