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前那朵静夜的莲开》读后感1000字

《三千年前那朵静夜的莲开》读后感

读白落梅对《诗经》的解读,需要慢慢品鉴。她用女性的细腻唯美之笔,娓娓道来。联系古今,联系自己,一如复原了三千年前那首诗产生时的人与环境。那时的窈窕淑女,不过是一寻常农女,无妖娆风姿,也不烟视媚行,只因正当妙年芳华,如春水新荷,连采摘荇菜也曼妙动人,温柔有情。而那时的君子,或是某个贵族青年,又或是茅檐柴门的凡夫,但他少年心事,自是见花生情,闻风相悦。 人生最美的莫过于和有情人相遇、相爱、相守,于千万年的千万人之中,有一个人属于自己。万物皆有机缘,或父母与子女,或高山流水的知己,又或人间平凡的夫妻。每一桩情缘,皆如三春花事,庄严安稳,又终有尽时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许就在一词一句中传承下来的,由诗至词而曲,到现代文学。唐诗的慷慨激昂,宋词的豪放与婉约,元曲的灵活和自由,近代文学的百花齐放。中华文化悠远而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慢慢传承、几经沉淀,博大精深。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努力实现民族复兴是我们责任与使命

当今,今天不必在乎这么多,懂得欣赏就行。欣赏当然不必一律。人称才女的白落梅,她也有一本《三千年前那朵静夜的莲开》,用自己的诗意一般的语言来解读《诗经》所以,读白落梅对的《诗经》的解读,不能急,也不必急,挑一个恬静的时刻,一杯茶,然后开始品味就行。诗的美,《诗经》的美,就是需要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才能共情、入戏的,一如复原了三千年前那首诗产生时的人与环境。想一想都会觉得真是美极了——当然,不是一种单纯的美丽,而是一种美感,是美学意义上的那一种美。各人能够体会得到多少,却未必尽然,确实需要一种造化或者说天赋,当然最好有后天的积累。

书的封面把人带去了江南。夏日江南,“小荷才露尖尖角,总有蜻蜓立上头”。这本书主要以《诗经》为主,每首诗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让我们在一卷《诗经》里,看天地众生的珍贵;于一轮皓月下,观岁月河山的光芒。

三千年前的窈窕淑女,还在河畔采着荇菜,那相求的君子,依旧为她魂牵梦萦,寝食难安。三千年前的桃花上海龙凤shlf最新地址,寻着时令开落,不与人言。让我们一览三千年前的岁月时光。第一个故事便是家喻户晓的《关雎》。讲述一位年轻男子于河畔遇见一采摘荇菜的女子,为其风采与勤劳而心动。古人的幸福如此简单。往后,在他的屋檐下,总有三个身影待他归家。妻子相伴余生,儿女围绕膝下。从青丝到白发,朝朝暮暮,水远山长。作者说:“人生最美的莫过于和有情人相遇、相爱、相守,于千万年的千万人之中,有一个人属于自己。”

这本书最令我惊讶的是,作者已经把诗经读透了,她仿佛置身其中,字里行间,无不在把自己带入那个世界。每一个标点,在书中都显得那么美丽。

我最喜欢的一篇就是《关雎》。没有太多的繁杂的东西,没有太杂乱的情感,让我感受到了古人最纯真的感情,领略到古人的质朴。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纯、简、净、融。

我认为“美”不只是外表,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还有内涵。而作者白落梅写下了她的“内涵”。

多想做诗卷里的人物,与岁月长廊,自在穿梭,无忧无惧。多少故事,做了渔樵闲话,任他人笑谈。而我们,只是明月清风的过客,捧一本《诗经》与廊下细读,些许朦胧,些许懂得。

空山人去远,回首落梅花。作者白落梅,一个自带梅花气息的女子,端雅天然,安静无争。她的散文被读者盛赞“落梅风骨,秋水文章”。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