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泞中的老虎》读后感600字

战火中的人性

——读《泥泞中的老虎》有感

上海龙凤shlf最新地址从小到大,我一直十分热爱军事,热切地研究历史上每一场知名的战役,详细地了解疆场上每一种强大的武器,但对于庞大的战争机器中如一个又一个齿轮般运转的个体未曾关心。直到我读了《泥泞中的老虎》,才对硝烟弥漫的战火中闪现的人性之光有所认知。

《泥泞中的老虎》是一部自传,作者是德国二战装甲王牌——奥托·卡里乌斯,他在书中讲述了自己驰骋疆场的经历。

1940年,在纳粹政府的蛊惑下,卡里乌斯加入了德国国防军,新兵训练后不顾父亲的劝阻(父亲认为他会在“铁棺材”中烧死)而作为志愿兵参加装甲部队,先是在捷克制造的38(t)轻型坦克上任装填手。他所在的部队一路东进深入苏联腹地,正在志得意满之时,他的座车被反坦克炮狠狠地揍了一下,炮弹碎片刺入了右脸颊;后来他短暂代理轻坦排长后,前往法国接收大名鼎鼎的虎式重坦,于苏联战场上取得击毁敌方150—170辆坦克的辉煌战果;后又在法国战场任“猎虎”坦克歼击营营长,战败后遣返回家。

在长达五年之久的战事中,既有钢与火碰撞的残酷,也有袍泽之谊中体现出的人性。我将列举几个触动我心弦的片段,与诸君分享。

上海龙凤shlf最新地址在东线战场上,卡里乌斯借了辆三轮摩托前去侦察,结果过于靠近苏军阵地,被打得半死不活的他顽强地活了下来,面对前来慰问的营长,二十多岁的他像个孩子似的哭起来,而严肃的营长又像个慈父一般安慰着受伤的下属;在西线战场上,他竭力想给手下的新兵们传授一些生存经验,可是冒失的小伙子们总是不断的折损,令这位二十多岁的老兵无比心痛;当战事失利时,他审时度势,为了保全下属,毅然选择了投降盟军。这些行为无处不体现出了战火中的人性——互助互爱、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为同一个目标而战的袍泽情谊,让我感到在冰天雪地中的浓浓温情。

当轰鸣的马达声惊飞沉睡的燕雀,当滚动的履带激起飞扬的尘土,当炮弹的呼啸召唤死神的问候,当尖锐的弹头侵彻淬火的钢甲,当迸溅的弹片夺走年轻的生命,人类的本性都未曾消失。作为地球上情感最丰富的人类,其人性在残酷的战争中都不曾泯灭,无论是善良的一面还是丑恶的一面,都值得去研究,才可以更好地回眸往事,更清晰地认识人类自身,保持人性的一份纯真,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献出一份微薄之力。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