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创业史》, 悟国家发展

这个暑假我看了《创业史》,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少年,根本不能想象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村发生的事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但在柳青描写的这本创业史中,似乎当时的场景一幕幕在我眼前浮现……

书中一共写了不少的人物,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属梁生宝了,全书以梁生宝带领的互助组为线索,写了他不同于老一辈的农民,坚持互帮互助,为建设农村合作社事业而奋斗的事。

开头的题叙告诉了当时的梁三,在灾民中找到了王氏,并和她立下婚书,而那女子带来的宝娃就是后来的梁生宝,在他小时候就有闯劲,那五块硬洋买了吕老二家的小黄牛。之后梁生宝创家立业的劲头比他继父大百倍,直到他被拉了壮丁之后,这家人再也不提创家立业的事了。后来梁生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慢慢地在时间的考验下知道了什么人才是对自己和合作社事业有帮助的人。我喜欢他身上的那股冲劲和对于建设事业的热情以及面对问题的冷静。

除了梁生宝,还有富裕中农郭世富。这个人在土改时害怕被定为地主,而假装积极。土改后他便恢复之前的嘴脸:放高利贷、抵制活跃借贷、卖粮、和合作社明争暗斗。他的双面性格,虽然没有姚士杰那么直接,但也是阻碍合作化运动的危险人物。

郭振山是村主任代表,在土改时树立了威信,但是他却在后来只顾自己发家致富,反而对社会主义事业没有那么热情,他还错误的影响了徐改霞。我认为他虽然精明干练、口才很好,但是缺乏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的精神。

上海龙凤shlf最新地址我最难忘的一个情节是梁生宝去买稻种,到了郭县车站由于不能摆渡,只能在车站过上一夜。但装着买稻种的钱的他,却没有花几毛钱住旅馆,而是在票房住了一夜,这体现出他十分节俭。而且他还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在他出发去买稻种时,发现渭河和汤河的环境不太一样,就担心稻种到汤河是否爱长,更加印证了这一品质。

在我看来这本书是举了梁生宝为合作化奋斗的例子,来赞颂当时像梁生宝一样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为新中国做出的贡献。并学习他们身上艰苦奋斗的精神,成为民族的脊梁,祖国的骄傲!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