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来的紫禁城》读后感800字

有故事的故宫

小时候,我去过故宫。故宫给我的印象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空房间和走不完的路。还记得当时我对着妈妈发牢骚:“这有什么好玩的呀!还不如去游乐园玩呢!”可今年暑假上海龙凤shlf最新地址看的一本书,让我对故宫彻底改变了看法,这本书就是——《飘来的紫禁城》。

上海龙凤shlf最新地址《飘来的紫禁城》这本书介绍了许多关于故宫的鲜为人知的历史 。原来,故宫里有的不仅仅是大大小小的宫殿,这故宫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大到天安门,小到一盘菜品,都拥有它们自己的故事。

让我没想到的是,紫禁城名字的来源竟然和紫微星以及北斗七星有关系;人们喜爱的涮羊肉居然是因为敌人偷袭,而将军忽必烈的炖羊肉还没有烧好,情急之下,厨师将羊肉切成片,胡乱搅了一下,放些调料的意外产物;用来建造紫禁城的材料之一——金丝楠木是从中国西南部的原始森林通过运河运输到北京的;蜘蛛竟然救过朱元璋的命……

不过,要说最让我吃惊的还是故宫的建造工艺。故宫的建造没用一个钉子,而是采用了一种叫做“榫卯”的建筑工艺。榫卯结构样式共有八十一种,其结构精细、样式繁杂,就连许多的外国设计师也都在学习中国的榫卯技术呢!而紫禁城也是榫卯技术的代表建筑之一。

故宫有这么高超的技术,我并不惊奇,因为我觉得当时的皇帝肯定是集合了当时最厉害的建筑师。可是这也让我想到了不久前在网站上看到的一个温州女孩。她叫苏清吾,是一位自由摄影师,她自学了榫卯技术,竟然用5个月,花费了上万元,完全复制了故宫的同款亭子。从选材到上色,她都亲力亲为。当我看到视频里的她站在一堆木头中央,从容地敲敲打打时,我不禁惊叹了。我一直以为故宫很遥远。却没想到,其实,故宫所蕴含的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当我听到锯子、凿子和刨子之间此起彼伏的敲打声时,我觉得自己仿佛听到了这世界上最美妙的旋律,因为,这是蕴含着中国深厚的文化的旋律啊;当我看到她穿着汉服坐在她亲手制作的红顶灰砖的小亭子里的时候。我觉得,故宫的故事一定会通过人们的口口相传,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中国文化之美好!

上海龙凤shlf最新地址《漂来的紫禁城》这本书让我们领略了故宫过去的故事。我想起中国近代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说:“一个民族的自大和自卑都源于对于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无知,只有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产生深层的民族自尊。”

上海龙凤shlf最新地址故宫并没有离我们远去,它过去有故事,今天有故事,未来也有故事。希望将来,我也能成为书写它故事的人。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